新光證券3669圓展2023存股推薦開戶券商ptt 證券開戶平台

 

系統自動摘錄國內外經濟新聞,其新聞僅供參考之用,並不構成要約、招攬或邀請、誘使、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,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,自行作出投資決定

新聞01

劉烱德︱指數仍有拉回風險 留意生技等3類股 工商時報 數位編輯 2022.10.11 台股示意圖。圖/本報資料照片 FacebookLineTelegramTwitterWeChatPrintFriendly 昨日美股四大指數開高走低持續下跌,那指及費半指數雙雙破底;由於美國上周對中國祭出新的晶片出口管制措施,加上記憶體廠啟動減產,引發投資人加重對該產業低迷的擔憂,造成科技及半導體相關個股普跌,僅蘋果及Meta小漲。 美國聯準會主管貨幣政策副主席布蘭納德(Lael Brainard)周一發表演說稱,聯準會將審慎評估經濟數據,以確認先前升息抑制通膨的效應,才決定未來升息步伐,這與近期其他官員呼籲大舉升息的觀點相比略為偏鴿。 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 (Jamie Dimon)周一受訪時警告,美國可能在6到9個月後將陷入衰退,經濟低迷可能會引發信貸市場恐慌並使美股估值再縮水20%。 綜合觀察,美國十年公債殖利率連續二日上漲,周一殖利率收在3.8895最高;美元指數則是連續四日上漲,週一收在113.144;國際原油近月倫敦布蘭特原油則更是連續五日上漲後,周一出現拉回收在96.07美元/桶;後勢若是三者持續攀高,則美股將持續走低,全球資金撤退潮仍將持續,通脹問題將持續影響全球實體經濟發展。 世界銀行(World Bank)總裁馬爾帕斯(David Malpass)和國際貨幣基金(IMF)總裁喬治艾娃(Kristalina Georgieva)均在周一(10 日)提出警告,隨著已開發經濟體放緩、通膨升溫迫使美國聯準會(Fed)繼續升息,增加開發中國家債務壓力,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將越來越大。 周一的亞洲股市普跌 (上證下跌1.66%、恆指下跌2.95%、東協普跌),預期台股今日將開低,由於護盤基金主要功能是只護不攻,雖有階段限空令,但都只能看成是下坡踩煞車,然而在外資賣壓尚未看見明顯改變前,指數仍有下行風險,短線先避開電子,可留意生技、能源及解封商機的觀光類股。 (文/華冠投顧分析師劉烱德) ※本資料由 華冠投顧提供,其內容僅供參考,本公司恕不負任何法律責任,亦不作任何保證。 🎯加入工商時報Telegram頻道 https://t.me/ctee_telegram🎯微股力達人-工商時報加關注📱精選新聞不漏接! 台股專家看盤劉烱德

新聞02

2023年美股瑞兔生風|AI Financial恆益投資 前言 2022年已經過去,這一年的股市可以說是動盪不斷,也是自1970年以來罕見的大回調年。但是,這個下跌,在我們看來,是一個股市莊家洗牌的動作。不堅定的多頭會被洗出去,倉位會轉移到莊家的手裏。在去年九月底,股市築底,打折幅度巨大,是長期投資者入市的絕佳時機。我們有客戶,在十月入市,到年底,兩個月的時間,已經有6%的回報了。 不過,畏懼市場的人還是大多數,他們還在觀望。那麼,在2022回調底部的位置沒有抓住機會入場的話,那2023年投資者應該怎麼做呢?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新一年的美股市場呢? 今天,我們爲大家來分析一下2023年的美股走勢。 衆所周知,股市是一個國家經濟的領先指標,換句話說,只要經濟向好,這個國家的股市就會上漲。而影響經濟的無外乎就兩大因素,外部因素以及內部因素。今天我們就通過分析一下影響美國經濟的外部因素以及內部因素,來看看今年2023年兔年美股走勢會如何。 1.影響美國經濟的外部因素 如今影響美國經濟的外部因素有三個,第一個是俄烏戰爭,第二個是全球性的通脹,最後一個就是當下依然在延續、但已明顯緩解的全球供應鏈危機。 1.1俄烏戰爭 我們都知道,俄羅斯在去年2月24號入侵烏克蘭,堪稱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,歐洲最大規模的戰爭之一。大家都以爲這次會是閃電戰,沒想到到今天,快一年的時間了,戰爭還處在膠着狀態。 那爲什麼這個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戰爭,會是影響美國經濟的外部因素呢?故事要從俄羅斯和烏克蘭這兩個國家開始說起。 俄羅斯,是現在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,而且遠遠甩開國土面積第二大的我們加拿大。國土面積大意味着什麼呢?意味着俄羅斯有非常豐富的資源,比如諸多的能源儲備,像原油啊、天然氣啊等等。俄羅斯的原油和天然氣產量都排名世界第二。 而俄羅斯的人口只有1.5億,根本用不完這麼多資源。所以,俄羅斯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供應國之一,大量的能源都出口到全球。而俄羅斯的能源,超過半數以上都出口流向了歐洲,相對應,歐洲對於俄羅斯的能源也有一定的依賴性,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氣。從這張圖裏可以看出,歐洲從2010年以來,對天然氣進口的依賴性越來越強,而土黃色的柱子代表歐洲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量,將近石油消費量的四分之一對不對。 在2021年,歐洲5分之2的天然氣消費來自俄羅斯,超過4分之1的原油消耗也來自俄羅斯。 再說說烏克蘭,雖然國家很小,但也把握着歐洲的糧食命脈,被稱爲“歐洲糧倉”,大量出口比如小麥、玉米、葵花油等等。烏克蘭憑藉他的肥沃的黑土,讓烏克蘭的農業發展天賦異稟。烏克蘭的農業用地佔國土面積的70%,農業自然也成爲了烏克蘭的經濟支柱。 有數據統計,歐洲超過一半的玉米進口、5分之1的軟小麥進口以及將近4分之1的植物油進口,都來自烏克蘭。烏克蘭對於歐洲的食物供給水平可見一斑。 其實,俄羅斯在農業方面也大量出口歐洲。所以,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戰爭,不僅影響到自己的國家,整個歐洲,甚至全球都受到牽連。最明顯的,就是俄烏戰爭剛爆發的時候,我們在加拿大的油價飛漲,一度漲到2塊1,要知道戰爭開始之前,油價水平也就1塊1左右,翻了一倍啊。 經過我們剛纔的分析,不難看出,受俄烏戰爭影響最大的,還是歐洲。歐洲食物和能源的來源被鎖死,供應跟不上,物價自然就飛漲,整個經濟都受牽連。我們知道,實體經濟的生產經營都離不開能源的供給,能源一旦跟不上了,有可能整個生產都停止了。食物更不用說了,大家都吃不飽飯,哪還有力氣、心思上班幹活呢。 在這樣的情況下,歐洲經濟發展非常不容樂觀。其實在前幾年,歐洲經濟就已經並不強勁了。在戰爭的影響下,歐洲更是加速進入了衰退期。大家用Common sense想一想,歐洲的企業、歐洲的資金不會坐以待斃,讓自己的錢蒸發。所以,現在有大量的歐洲資金都在出逃,尋求一個更安全的地方作爲保護。 那麼,歐洲資金逃到哪裏去呢?亞洲嗎,現在亞洲形式也並不明朗,尤其在中國政府各種政策加成之下,資金是不可能跑到中國去的,其他東亞和東南亞似乎也不是好的轉移地。非洲更不可能了,歐洲資金也不會掉頭逃到歐洲。那麼剩下的選擇,非常明晰,就是北美,就是美國和加拿大。對比之下,美國顯然是更好的選擇。 所以,其實俄烏戰爭,對於美國來說是一個利好的外部因素。 1.2 全球性通脹 大家都知道,這次疫情後,加拿大印了好多錢。在2021年3月最高峯時,印發了3928.12億加元($392.812Billion),而在這次印錢之前,加拿大建國以來,一共也就印了1039.87億加元。整個增長了377.75%,也是建國150週年以來接近4倍的錢。 大量印錢的後果是什麼?就是錢不值錢了嘛,物價飛漲,通脹就漲起來了。比如今年加拿大通脹率最高的時候,高達8.1%,創了39年以來的通脹新高紀錄。 這還僅僅是加拿大面臨的問題,實際上,在這次疫情過後,全球主要央行已經印發了11 Trillion美金的錢。不可避免的,全球都面臨着高通脹的情況。美國今年6月通脹最高達到了9.1%,英國10月的通脹率更是高達11.1%。相對比之前的通脹率2%左右,今年的通脹已經高的民不聊生了。 面對這樣的高通脹,各國政府也開始想對策,紛紛加息,希望能夠抑制高通脹。美國和加拿大加息步調比較一致,去年一共加息了7次;其他國家也在加息。 加息的後果是什麼呢?美元迅速升值。我們可以從圖裏看到,美元指數從2021年開始,一路上漲,達到了近20以來的最高水平。美元升值,對於美國經濟來說,是非常有利的。 最簡單的例子,既然美元升值,也就意味其他國家的貨幣貶值。於是,資本是逐利的,其他國家的資金就會大量流入美國,這個貨幣價值高、利息又高的地方。美國有了大量的資本輸入,經濟自然也會更強勁。比如我們之前在講座《美國如何通過加息,薅全世界的羊毛》中提到過的歷史案例,拉丁美洲債務危機呀、亞洲金融危機等等,在此期間,美國都出現了極其明顯的經濟繁榮現象。 最後我們總結一下,全球性通脹對美國來說,也是一個利好的外部因素。 1.3 全球供應鏈危機 疫情之後,全球供應鏈危機非常顯著。這個供應鏈危機表面上雖然是因爲疫情原因導致全球經濟停擺,許多國家由於防疫需要,暫停了絕大部分工廠的運營,並且各個港口增強了防疫措施,導致了大量貨物堆積在港口,無法正常交付。 這些因素導致了全球供給遠遠趕不上需求,所以我們看到當時IKEA以及許多快餐店,例如KFC中的許多商品長期處於缺貨狀態。 但這些種種因素僅僅只是催化劑而已,使得全球供應鏈危機加劇,其背後真正的本質是因爲全球經濟輪動所導致的。 早在2011年,美國經濟逐漸從2008金融危機中走出,許多資金逐漸從中國流出返回美國,時間來到2018年,由於中美貿易戰,川普總統隨後大力推行召回美國企業的政策,使得許多在中國建廠的美國企業從中國撤離。 由於企業或者工廠的搬遷並不是一夜就能完成得了的事,所以遷移工廠這期間,供應鏈非常脆弱並直接導致了許多產品的供給遠遠趕不上需求,同時也間接導致了通脹率高企,隨後在新冠疫情的摧殘下,供應鏈的脆弱被一覽無餘。 其實,由於美元迴流所導致的供應鏈危機基本已經消除了。我們可以看到,現在越來越多的產品已經不再都是made in china了。 供應鏈危機的緩解不僅沒有傷害到美國的經濟,還對美國經濟起到了正面作用。 比如,高端製造、高科技迴流美國,爲美國的經濟發展注入一劑強心針。在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裏,美國的高科技產業遵循全球化資源配置的原則,自身只掌握高端技術和底層材料,使得絕大部分芯片製造的產能發生在美國之外的國家和地區。而在去年8月,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《2022芯片與科學法案》,通過爲美國半導體制造廠的建設和擴張提供補貼,補貼金額高達2800億美元,吸引以芯片製造爲代表的高端製造迴流美國,來推動國內創新。 這個涉及2800億美元的芯片法案正式簽署以後,各大巨頭動作一個比一個快。去年10月8日,IBM宣佈未來十年在紐約州投資200億美元,以增強半導體、人工智能、大型機技術和量子計算的開發和製造。美國另一家芯片巨頭美光(Micron)相繼也宣佈,在未來20年內投資1000億美元在紐約北部建立一家工廠,在美國打造規模最大的半導體制造廠,預計將創造9000個高薪工作崗位。 可以看出來,美國的高科技迴流,會對美國本土經濟起到極大的正面作用。 所以,從三個外部因素看起來,俄烏戰爭、全球性通脹以及供應鏈危機,都爲美國帶來了機遇。 2.影響美國經濟的內部因素 那麼外部因素明確後, 我們來看看內部因素,也就是美國經濟本身,我們就會知道美國股市市場會怎麼走了。 對於內部因素,我們從四個方面來看,就是利息、 GDP、製造業與服務業PMI、以及失業率。當你知道這幾個指標如何後,你就知道美國經濟怎麼樣,當你知道了美國經濟怎麼樣,你就能明確出美國的市場方向如何。 2.1 利息 首先,先說利息。 去年美聯儲大幅度加息,7次加息,基礎利率從0.25%加到4.5%,這個加息速度可以計入史冊了。我們知道,加息對於短期來說是個利空消息,因爲這意味着政府試圖緊縮銀根,也就是在市場上流通的資金量總體來說會變小。 當市場中的資金量縮小後表示市場中的買盤,或者說是多方會相對弱化。當買盤被弱化,他無法買上去的時候,整個市場上漲的動力會缺失。由於動力的缺失,如果經濟向好,整個市場,可能會走出一個震盪市場,既上不去又下不來。爲什麼跌不下去的原因,在於美國經濟本身來決定的,所以當經濟向好的時候加息,市場往往都會走出震盪趨勢。 這也是我們看去年的市場,就是這樣一個震盪趨勢,9月底跌到底部-20%左右,之後就被莊家拉起來了。 但如果我們長期來看,加息是一個利多的消息,這意味着經濟在復甦,政府不需要用接近0的利率再去刺激經濟增長,當經濟向好,股市自然也會一同上漲。 2.2 GDP 接下來是GDP,我們經常說,市場是經濟的領先指標,如果經濟好,他就會反應到股市中去。 目前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,去年美國前兩個季度由於加息影響,呈負增長;到第三季度,GDP強勁反彈,呈正增長。那爲什麼會有一個GDP的負增長現象呢? 其實,美國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,將一些低端的產業外移到中國、東南亞等國家,整體經濟呈現脫實入虛的狀態,本土資金大量流入高科技、房地產等行業,所以我們看到過去幾十年科技產業以及房地產的火爆。 從2018年開始,中美貿易戰的爆發,美國逐漸把散佈在外的產業鏈收回,資金流向轉變,開始脫虛入實。所以啊,我們看到美聯儲去年迅猛加息,打壓房地產,目的就是要經濟脫虛入實,把房地產裏的資金擠出來,包括我們看到這些大的科技公司在股市裏也被殺估值,擠泡沫。所以,可以看到Q1和Q2美國的GDP呈現負增長狀態,這其實是經濟進入正常循環的必經之路。 非常快,Q3的時候,美國的GDP已經恢復正增長,這意味着經濟正在逐漸適應新的循環。等經濟完全進入新的循環之後,可以預見,美國經濟又會有一次巨大的飛躍式增長,美股也會進入另一波大牛市。 2.3 製造業與服務業PMI 看完GDP,再來看一下美國的製造業PMI,這是製造業的經理人購買指數,一般來說,PMI計算出來之後,可以與上月進行比較。如果PMI大於50%,表示經濟上升,反之則趨向下降。 從圖裏,我們可以看到,2022年到10月爲止,PMI都是在50%以上,最後兩個月比50%略低了3、4個百分比,整體來說都還處在50%這個區間範圍內,所以還處於正常上升區間。 我們知道疫情剛開始的時候,大家都瘋狂採購,超市物架都被搶空了,供給顯然跟不上需求。在疫情恢復之後呢,這些經理人就開始大量採購原材料,一方面是要跟上需求,另一方面也爲將來有可能發生的供應鏈問題做準備。於是,大家可以看到2022年初的時候PMI指數很高。 後來因爲高通脹、加息、以及大家脫離了疫情期間瘋狂囤貨的狀態等因素,消費逐漸減緩。再加上之前經理人已經採購了足夠多的原材料做儲備,所以到最後幾個月,PMI指數逐漸下降,不過整體PMI水平還處在50左右的這個正常水平。 服務業也是同理,從這個PMI圖表可以看出,基本是一樣的走勢。 所以從PMI指數來看,美國經濟也是向好的。 2.4 失業率 根據經濟貿易網站給出的數據,失業率目前已經降到了3.7,差不多已經回到了疫情前的3.6。這個數字反映了一個好的情況嗎?人們都有工作,有錢消費,看起來的是好現象。不過,如果大家有關注去年的新聞,前美聯儲主席、現任財長耶倫在說,美國就業市場太強勁,失業率太低了,低的不正常。 那我們來分析一下,爲什麼耶倫會說失業率不正常呢?首先我們要知道整個經濟大背景。 2018年貿易戰之後Made in China的東西逐漸減少,再加上在疫情剛開始的時候,大家瘋狂搶貨囤貨,導致供應鏈一下子斷了,供給嚴重的跟不上需求。所以,在疫情稍有好轉之後,這些公司就開始加工生產,增加供給,也就是我們之前分析過的PMI指數飆升。擴大生產肯定需要人工,所以就業市場就有了很大的需求,公司們大量招聘人工進行生產,這是促成失業率低的一方面因素。 另一方面,疫情之後政府大開水閘,印錢放水。其實,大部分印的錢都跑到了大型公司和機構裏面。美國的這些高科技公司拿到錢,cash很多,於是再擴大規模,招聘員工,這是促成失業率低的另一因素。 到2022年,由於高通脹、經濟過熱等原因,美聯儲決定加息,這在短期內會有一個很大的影響。 首先是供應鏈這一塊,在加息之前,我們知道利率一直處於很低的水平,接近0,所以公司們可以以很低的成本借到錢,進行生產。再加上他們認爲市場有很大的需求,於是就加足馬力生產,結果是,過度生產,大量的產品堆積賣不出去。現在利率漲上來了,借錢成本變高,再加上不需要大量生產產品,可以想見,這些公司就會減少生產,相對應的,不需要那麼多人工,失業率就會上來。 高科技公司也是同理,借貸成本高了,就會相應的減小規模,也會裁員。這也是我們看到去年已經開始的大廠裁員潮。 綜合來看,今年的失業率呢,應該會逐漸上升。不過大家不用擔心,因爲現在的失業率過低不正常,未來的失業率升高只是一個恢復正常的過程,正常的失業率水平呢,會在5%-6%左右。 2023年美股展望 那大趨勢上我們已經清晰明瞭。今年,因爲美國整體高利息水平,銀根縮緊,整個社會的現金流都會減少。而現金流是企業的血液命脈,是社會的核心,現金流減少勢必會對很多公司形成打擊。我們可能會看到一大批的企業倒閉,倒閉潮也許會來臨。這樣的經濟情況,會造成市場大面積的恐慌情緒。 同時,因爲失業率的上升,人們沒有工作沒有收入,消費也會跟着降低,導致經濟數據不好看。 至於大家都很關心的通脹率問題,我們認爲在現在的大環境下,通脹會從最高水平8%、9%降下來,但是基本很難回去2%甚至3%的水平。如果通脹能夠控制在4%-5%左右,對於整體經濟來說已經是不錯的數字了。 在這裏,我們再補充一下,一般來說,良性循環中的經濟,基準利率維持在5%-6%左右,失業率也在5%-6%左右,這樣纔是社會經濟達到平衡狀態。 所以大家不要被幻象迷惑,比如今年大批企業倒閉啊、失業率變高啊。爲什麼今年會有倒閉潮,因爲之前經濟過熱,生產過多,多出來的、相對競爭力不強的企業就會被擠出市場;爲什麼失業率會變高,因爲原來失業率低的不正常啊。綜上來看,經濟數據會暫時表現不好,但是我們要清楚知道,社會經濟是在向着良性循環發展。 那我們一直在和大家說,市場是經濟的領先指標。我們還是用事實來說話,去年市場有一波大回調對不對,其實已經是市場在消化今年的經濟放緩了!那麼今年的市場呢?很有可能因爲經濟的逐漸恢復正常,市場出現一波明顯的漲勢。 如果我們看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走勢圖可以看到,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閉的時候,大家才意識到金融危機來了,開始恐慌。其實呢,2008年9月已經接近整個事件的尾聲,市場在2009年3月跌到底部。不過當時大家都不知道呀,還是非常恐慌,不敢入場,結果呢,錯過了2008年之後的大牛市,完美踏空。 我們現在的情況是不是和金融危機很相似呢?去年整年市場不好,大家都很恐慌,紛紛賣出。結果9月的時候,市場已經進入底部,之後開始上漲,很多人又是因爲害怕而踏空。不過,如果大家現在及時入場,還是能夠趕上未來的牛市的。 我們又說回來,市場的走勢一定是曲曲折折的,一定不會是一根直線的往前走。所以,今年的美股依然會存在着區間震盪,但總體趨勢還是向上的。 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? 其實也很簡單,當我們清晰目前依然是牛市時,有倉位的投資人,我們保持原有的倉位,不需要做太多的動作,只要靜靜的待在股市裏掙錢就夠了;沒有倉位的人呢,現在是一個極佳的開倉買入時機,it’s time to buy。 【公司介紹】 AI Financial 恆益投資是一家人工智能驅動的金融投資公司,擁有一套顛覆性的金融投資體系。公司致力於幫助所有人,通過投資理財,獲得持續穩定收入,從而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。 在過去的一年,恆益投資通過自己獨特的投資理念——持續、穩定、盈利,在投資方面做到了加拿大第一。AI Financial 恆益投資團隊希望運用這套投資體系推動加拿大養老體系的改革,讓更多人通過金融投資過上更好的生活,推動社會進步,避免爲了賺錢而犧牲時間和健康,或因沒有足夠的存款而不能順利退休。更多信息: https://www.aifinancial.ca/zh/ 原文鏈接

新聞03

華邦電、萬海等13檔三低一高 搶反彈 工商時報 陳昱光 2022.10.15 圖/本報資料照片 FacebookLineTelegramTwitterWeChatPrintFriendly 美9月CPI公布後利空出盡,美股13日意外演出暴力反彈,帶動台股14日拉出長紅重返「萬三」大關。專家建議,不論這波是「破底翻」還是「死貓跳」走勢,可篩選本益比、股價淨值比及融資使用率三低,且14日已見到法人買盤進駐卡位的個股,包括華邦電、萬海、GIS-KY等13檔,進可攻、退可守。 萬寶投顧總經理蔡明彰表示,台股破底後出現強勁反彈,雖然從整體景氣來看,還不能確認就已經是見到底部,但預期只要美股持續上攻,將會進一步拉抬市場信心,有連續反彈的可能。且進入美財報周期間,仍以輪動格局機會較大,在類股操作上,建議聚焦跌深反彈的個股。 統計在14日大盤強漲317點之際,盤面上共有華邦電、萬海、GIS-KY、京城銀、南茂、精元、精成科、凌巨、中光電、帝寶、志超、億光、旭源等13檔,符合本益比不到10倍,低於大盤,股價淨值比小於1,且籌碼面上,融資餘額持續洗淨,融資使用率在10%以下,三大法人啟動回補等條件,具「三低一高」題材,股價續航力可期。 觀察盤面上首波強彈的族群中,除了本周急跌的半導體族群外,股價已提前反映需求下滑、產品報價率先見到觸底跡象的記憶體、面板相關供應鏈,也成為買盤匯聚重心,記憶體大廠法說透露,部分終端客戶庫存逐步去化,第四季銷售量不會比第三季更差,價格跌幅預估也將持續收斂,帶動華邦電14日股價上漲逾半根停板,外資單日回補4,281張持股。 此外,蘋果新機效應發酵,支撐相關供應鏈業績表現,GIS-KY、中光電等9月營收皆較8月成長,目前本益比僅剩7.7倍、8.3倍,預料後續備貨效應將成蘋概股第四季營運成長關鍵因素。 台新投顧看好,隨著缺料狀況緩解、運輸恢復正常等,中國大陸車市年增表現有望延續至明年上半年,加上政府補貼政策加持,汽車零組件類股可留意。 車燈大廠帝寶第三季營收 45.42 億元,季增 9.39%、年增 14.3%,創下同期新高,近期股價破底後出現反彈力道,法人建議先關注前波跳空缺口能否回補,延續反彈氣勢。 群益投信投資長李宏正表示,後市來看,儘管市場不確定性仍多,不過基於企業獲利預估仍表現不差,甚至有望觸底回升,且主要股市評價具吸引力,長線投資機會浮現。在供應鏈庫存調整持續進行的情況下,相關利空也逐步被市場消化吸收,逢低分批布局為短線較佳的操作策略。     延伸閱讀 台股「已築底」還是「續逐底」?名師這樣看… 昔天花板變地板?台指期夜盤有看盤密碼 台股破底翻 景碩、高力等16檔長紅吃長黑 台股選股晨間報

3545敦泰2023存股推薦開戶券商ptt , 2345智邦2023存股名單推薦, 2034允強2023存股名單推薦

OPEN445RE115EF5EE

 


2023新光證券開戶流程》 6668中揚光2023存股推薦dcard 2023中華電定存股推薦ptt2023新光證券定期定額投資優惠》 2023玉山定期定額扣款日推薦最低 6139亞翔2023存股名單

 

arrow
arrow

    s66yvrz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